 |
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新啟用的「baby room」,半圓形沙發,柔和的燈光與輕音樂給幼嬰與父母休息餵奶。(胡蕙寧攝) |
 |
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新開設的遊戲空間「play room」,可以讓孩子在裡面開心地玩耍。(胡蕙寧攝) |
 |
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新啟用的「baby room」,長紗幕圍罩著隔開的半圓形沙發。(胡蕙寧攝) |
 |
往威爾斯路上,不管哪一個休息站,除了有湖光山色之外,也都附設為孩童設計的遊戲場。 |
文/英國特派記者胡蕙寧
一場好友的婚禮讓我們舉家去了威爾斯,讓我驚訝的不只是威爾斯在春光中的美麗,而是一路的休息站設施,連幼兒都照顧到讓人忍不住稱讚。
加上不久前過境阿姆斯特丹機場,觀摩了他們新添入的育嬰室以及孩童玩樂場,反觀我入境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時,居然找不到一張可以給嬰兒換尿布的板子。
<看看台灣>堂堂國際機場 找不到尿布檯
有了孩子之後的眼界是不一樣的,關懷的角度也開始變更,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公共設施是不是貼心地照顧到孩童與父母,馬上就可以體會到,光是推個娃娃車上街就知道。
擁擠沒關係,問題是一整條騎樓沒一處平,過一個店家就換個高度,推上走下,真不知道當初建築核准時,有沒有考慮到路人,不只是累到可以走的兩條腿,那必須推車的嬰兒、老人與殘障者又怎麼行走呢?連推他們的人都難以前進呢!
我個人認為,要鼓勵生育不只是津貼補助的問題,而是整個大環境適不適合生養孩子,如果從裡到外都是不體貼的育嬰環境,那怎能怪年輕人不願意生育?
以國際機場為例,我跑遍了英國、德國、荷蘭、瑞士、泰國等等機場,就算沒有育嬰室給孩子換尿布或母親餵母奶,至少在女性廁所裡都會有一個掛牆側板,讓人一拉就可讓孩子躺下來換尿布。
偏偏只到我最親愛的台灣,入境之後發現孩子大便了,在拿行李之前,到處找不到一個可以平躺的連座椅換尿布。在女生廁所也沒有躺板,我難以置信地抱著發臭的小嬰兒找工作人員問,他們很和善地笑著回答我說:「沒有。」
我重複一次問說真的沒有,這裡是國際機場呀,那帶著嬰兒入境的旅客怎麼辦?他們依然笑著說:「就是沒有!沒有躺椅,也沒有可以拉下的尿布板。不過妳可以建議的……。」我只好趕快去拖行李,通關之後,還來不及跟親人寒喧,第一件「要事」就是先在接機等人的連椅上,把那包臭大便解決掉。
這個經驗讓我聯想到歐美喜歡一家帶孩子出遊的背包客,如果他們來到台灣,居然在國際機場就遇上這種「挫折」,那怎麼可能會建議其他有孩子的朋友來此觀光呢?而也真的有歐洲朋友帶孩子去台灣之後,跟我提起感想時說,那不是一個對育嬰很友善的環境,許多設施都沒有為嬰孩或父母著想,尤其是老建築或公共場所,讓帶孩子出門的人很不方便呀。
<看看國外>帶孩子出門 處處感到貼心
這趟去威爾斯,一路上不管停哪一個休息站,除了有湖光山色之外,要野餐有野餐空間、綠地湖水都不缺之外,居然也都找得出一個特別為孩童設計的遊戲場,安心讓孩子玩,可以想見真正想要休息的父母,看到這些設備時有多貼心的感受了。
在德國推孩子出門,連搭公車都貼心,上車的前車門可以放低下來,司機只要看你推車或是行動不便的坐輪椅者要上車,就會把前門地板放低下來,讓你「輕易登門」。
今年初轉機阿姆斯特丹時更吃驚,因為要等3個小時就只好帶著小嬰兒到處晃,不意居然發現一個新開設的遊戲空間「play room」,可以讓會走動的孩子在裡面玩耍。
而更棒的是,隔壁還有一間神秘兮兮的安靜「密室」,我推著車子進去瞧瞧,每一組半圓形沙發都有長紗幕圍罩著,裡面開著柔和的燈光、放著很小聲的輕音樂,啊,原來是給幼嬰與父母休息跟餵奶的「baby room」呀。我感動地躡手躡腳,生怕吵醒幾組垂下紗幕在裡頭睡覺的寶寶和母親。
荷蘭地方不大,機場也是寸土寸金,但是他們還是可以擠出這樣的空間給幼嬰睡覺跟孩童玩耍,設計者既配合鼓勵生育的政策,也完全照顧到了帶嬰孩出遊的旅客,這樣的好印象是名垂千古的,對於我這種要帶孩子出門的母親來說,自然會喜歡在那裡搭機、轉機的,也覺得這樣的機場稅交得才值得。
<媽媽心聲>鼓勵多生 環境先弄好
生育下一代當然是各家的「關門大事」,但是撫養孩子卻關不起門來,總要帶出去見世面的。
如果台灣高層希望大家多生多養,以解決未來的人口老化、退休金不足,以及各種福利的收入問題,就必須在多方面都下手,從大環境到小走道都不放過,因為執政者越貼心、父母才能越放心。
否則光是喊口號說要鼓勵生育,但是整體卻缺乏一個舒適合理的生養空間,年輕人別說是荷包沉重不敢輕「生」,連出個門都「舉步維艱」,誰敢生呢,遑論多生了!
新聞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14/today-family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