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最年輕市議員李妍慧下月臨盆


【聯合報╱記者王瑞伶╱新竹報導】2007.11.09 03:56 am


「6年5班」新竹市台聯黨籍市議員李妍慧,去年底結婚、下個月臨盆,由於是本屆最年輕,又是議會近20年來少見懷孕生產的女民代,府會同沾喜氣,選民更熱切地猜測「肚子尖尖,男生吧!」李妍慧樂開懷,開設部落格分享心情。


「小辣椒」李妍慧擔任民代5年多來問政犀利,懷孕後明顯變和氣,不少首長笑稱「攏是為胎教啦!」李妍慧嬌羞地解釋「哪有是肚子太大,講話無力!」


市長林政則說,李妍慧是他市長任內接受懷孕議員質詢的首例;民進黨立委參選人鄭宏輝的造勢活動,特地請她站台,希望沾沾好運。


李妍慧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後擔任1年多的記者,上屆向台聯黨毛遂自薦,換跑道參選新竹市議員,從宣布參選到投票約只有40天,形象清新,加上婦女保障名額當選,本屆順利連任。


她年輕,在32名中壯年為主的民代中格外顯眼,加上是唯一1席台聯黨籍,又有台大博士班高學歷,走到那裡都是焦點,懷孕、生子更帶來話題。


市議會主任秘書吳修道說,市議會資深女議員多,「20年內沒有女議員懷孕生產,李妍慧生子是大代誌」。


李妍慧摸著肚子說,懷孕前3個月嚴重害喜,她被迫放慢腳步、減少活動量,尤其最近幾個月肚子明顯隆起,說話沒力氣,「可能因為這樣,許多選民、議員猜我為了胎教不兇了」。


李妍慧第1胎預產期下個月,昨天在市政總質詢時,以即為人母的心情質詢產婦、新生兒、教育建設、城市遠景等問題,由於懷孕、當準媽媽的感觸特別多,闢設部落格和選民、網友分享心情,「新手媽咪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yenhuili


預防「嬰兒猝死症」





























【圖片引用來源】http://www.hebei.com.cn/node2/shenghuo/mybd/userobject1ai593750.html



媒體不時報導,幾個月大的小嬰兒不明原因突然死亡,讓原本沈醉在新生命喜悅中的家長震驚萬分,卻又找不到元凶,有冤無處訴!究竟這些嬰兒是怎麼死的?別家的小寶貝會不會也這樣?


一歲以下的嬰兒突然、無預期的死亡,即使遺體解剖也找不到真正致死原因時,稱為「嬰兒猝死症」,發生率約千分之零點五至千分之三左右,絕大部分發生在六個月大以下的嬰兒,尤其二至四個月大這段時期最常見,且多半在寶寶睡眠中發生。


近來有些研究認為,「嬰兒猝死症」可能是寶寶中樞神經異常、控制心肺的功能不成熟所致,但真正原因尚不清楚,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


1.性別與種族:據統計,男生發生嬰兒猝死症的危險性是女生的1.5倍。不同種族也有差異,如美國的印地安人和阿拉斯加人就比其他族裔的風險高。


2.家族史:如果有嬰兒猝死症的家族史,相對危險性會增加3.7到16.7倍。


3.太年輕的媽媽:研究發現,不到20歲媽媽生的小孩,嬰兒猝死危險性比一般小孩高二到四倍。


4.媽媽有吸菸、酗酒或藥物濫用的習慣,小孩猝死風險高,尤以吸菸為最。


5.產前未接受適當的檢查與照護:因而未能發現如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早期破水等併發症,會增加嬰兒猝死症的危險。


6.早產兒或出生體重過輕寶寶: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率比足月兒高三到四倍,發生時間也比較早。


7.雙胞胎:即使是足月產、出生體重正常的雙胞胎,嬰兒猝死的機會仍比正常嬰兒高1.5到3倍。


8.寶寶趴睡:許多研究發現,趴睡或側睡,嬰兒猝死症的機率較高。趴睡的寶寶雖較能安睡,但也因肢體動作少,較容易忘記呼吸及掙扎。此外,三、四個月大的小嬰兒,控制頭部轉動的頸部肌肉較弱,萬一口鼻被外物掩蓋,不易把臉移開,易窒息死亡;即使是側睡,也可能因翻身而成趴睡。


9.寶寶睡在太過柔軟的床墊、被褥上,睡覺時穿得太多或房間溫度過熱,都可能增加嬰兒猝死的危險。


10.寶寶曾有不明原因的呼吸暫停、心跳過慢、低血氧等突發危急生命的病史。


11.寶寶有明顯的腦幹功能缺失、代謝疾病、感染或發炎、自體免疫疾病。


雖然嬰兒猝死症的確切原因仍不明,但要避免遺憾發生,仍有以下方法:


1.嬰兒與父母「同房但分床」睡,且不可睡在沙發、搖椅上。但有研究質疑,當父母有抽菸習慣時,同房睡未必真有好處。


2.讓寶寶使用安撫奶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哄寶寶入睡時可使用奶嘴,但寶寶睡著後若奶嘴掉出不必再放回去;只吃母奶的寶寶,則等滿月後再用奶嘴,以免干擾母乳的哺餵。有人推測,寶寶睡覺時用安撫奶嘴,可能因此不會睡得太沈,比較容易清醒,不過真正機轉仍不明。


3.打預防針。研究指出,預防注射不會增加嬰兒猝死症的風險,甚至還可能降低嬰兒猝死症的發生。


4.讓寶寶仰睡。只有當寶寶醒著,且在大人密切注視下,才能讓寶寶趴著。


5.不要讓寶寶睡在太軟的床墊被褥上;嬰兒床上不要放枕頭、絨毛玩偶、毛毯等柔軟物品,以免蓋住寶寶口鼻。


6.寶寶的頭部應該露出來,腳部盡量頂住床尾,被子兩邊用床墊壓住固定。


7.避免房間太熱。不要讓寶寶穿太多、蓋太厚,也不可睡在電暖器旁或陽光下。


8.家長避免抽菸,不論是懷孕時或寶寶出生後。


9.孩子年齡在二到四個月大、早產兒或出生體重過輕、有其他先天或後天疾病、生長遲緩,最近有發燒感染等,都應提高注意。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有名無實的監視器





最近接到一位市民的陳情,暴露出新竹市內監視器缺乏管理的情形。



X
小姐的小狗四月底在自家門前失蹤,報案之後,當地派出所調出附近的監視器影帶,查出一位年輕男子在她家門口抱走小狗,騎上機車迅速開走,行徑類似小偷。心急如焚的狗主人,立即向管區警員要求進一步解析錄影帶畫面,查出年輕人摩托車的車牌號碼,好繼續追查小狗的下落。



沒想到,X小姐發現,新竹市警局竟然沒有可以解析監視器畫面的設備!所有待解析畫面的案件都必須送往中央的刑事警察局鑑別,耗費大量的時間,緩不濟急。



心急如焚的X小姐不知如何是好,員警好心告訴她,可以自費委託民間業者代為解析,竹市有許多重大刑案,因為有時效壓力,也都委託民間業者先代為處理,以利辦案繼續進行。X小姐聽了馬上自掏腰包,請業者幫忙,,,,沒想到,業者手上警察局委託的案子太多,其中許多都比「小狗走失」還重要,因此,業者委婉的告訴她,必須先處理手頭上其他重要的案件錄影帶畫面,請她耐心慢慢等待。







這位小姐打電話到我辦公室時已經近六月中,排了一個多月,還沒輪到自費掏腰包的她。 小姐絕望的口氣聽起來,幾乎已經對找回愛犬不抱希望。但她最不能釋懷的是,
為什麼新竹市警察局竟然沒有解析監視器錄影帶的設備?雖然「寵物走失」在一般案件中算小案子,但是對當事人來講,其痛苦焦急的程度非旁人所能瞭解。延宕了一個多月,因為沒有車牌號碼,案件處理因此擱置,報案形同虛設,讓她非常不滿。



監視器這幾年非常盛行,最近吳善九命案、洗衣店縱火案、以及其他許多重大刑案,都是靠監視器畫面,讓警察取得重要線索,進而循線破案逮人。雖然監視器一直有侵犯隱私權與否的人權上的爭論,但從改善治安的角度來看,頗獲一般社會大眾的肯定。







也因此,這幾年,「爭取裝設監視器」成了基層鄰里長的重要政績之一,以新竹市為例,各里裝設監視器就像在比賽一樣,裝得越多代表有做事,市府、民代也從善如流,街頭巷尾的監視器,每年成倍數不斷成長。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輕軌捷運 咱們的夢





樂活專欄自發刊以來,以環保、效率為思考前提,曾對新竹市的大眾交通運輸及公車路線提出建議,獲得讀者朋友們極大的迴響。最近,竹竹苗三縣市首長共同拋出「竹竹苗輕軌捷運系統」的構想,欲爭取中央的支持補助。針對這個讓大家興奮的好消息,其實有很多的細節及面向,可以一起來討論。 




在前市長蔡仁堅時代,新竹市就曾提出「竹市輕軌捷運規劃案」,總長二十七點二公里,總經費高達二百三十億元。當時的蔡市長雄心萬丈,在四年任內完許多大計劃案的先期規劃作業,後卻因連任失敗以致無法連續。繼任的林市長,認為竹市的輕軌計畫花費太大,市府無力負擔,因此擱置下來。 








這次,輕軌計畫重起爐灶,結合新竹縣、苗栗縣,集三個縣市的力量一起向中央爭取,以「竹苗生活圈」的概念,以三個縣市加起來約78萬通勤就業人口做後盾,當作未來竹竹苗輕軌營運的基本市場。這樣固然分散獨自建造的風險,但是否符合經濟規模,卻不無疑問。



輕軌(LRT, Light Rail Transit)是大眾運輸的一種,它的特色是用重量比火車跟捷運輕的軌條和車廂,在人口密集區短程的載送乘客。輕軌的列車車廂數少、長度短,它的運量介於公車和捷運之間,建造成本低,但速度比捷運慢,用電力發動,非常環保。在國外的大都市,經常可以看到將馬路其中一車道撥作輕軌之用,方便市區乘客的轉程及接駁的景象,形成都市中的獨特風貌。 








建造輕軌之前,其實最重要的思考,是未來輕軌的定位。在台灣,由於我們的大眾運輸系統發展的慢,民眾至今很難想像輕軌的功能及方便性。如果要利用輕軌作長程載客,依它輕巧的架構及有限的車廂座位,能不能沖銷每天大量往返於竹市、竹縣、苗縣的上班通勤族,真是一個問題。




再者,竹竹苗目前有現成的客運網,公車系統亦在逐步整合發展中,與其花大筆經費建造一個新的輕軌系統,或許還不如強化原有的客運系統,增加路線及班次以提高便利性,來的有效率。 








輕軌的速度不快(20-50km/h),因此在外國,多半用在人口稠密的市區內,以充分利用它佔地面積小(不需車站)、體積輕巧、可與現成道路結合的特點。市區內的輕軌,多半停靠站多(方便)、路線綿密、不會塞車、速度不快(可作觀光用),恰好彌補捷運與公車系統之不足。



一般來說,輕軌捷運每公里造價約五億元,如果加上龐大的徵地費用,總經費還會更高,這是為什麼當初市府對於推動輕軌卻步的原因。輕軌要成功,除了大筆經費興建,還必須有正確的營運策略,輕軌才可能長久經營,真正改善市民的行的品質。因此,一開始的定位,非常關鍵。



我非常希望在新竹能早日見到輕軌的身影。假若有朝一日,輕軌能成為新竹的一項特色,跟我們的古蹟小吃融合在一起,成為「科技文化城」的一個活招牌,那真是讓所有市民與有榮焉,豎起大拇指稱讚啊!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公車族,你在哪裡?(下)





上一期的電子報提到,要提高民眾的公車使用率,「與觀光資源結合」及「與小汽車自用者結合」兩大方向,是增加誘因,讓民眾方便、習慣搭公車的好辦法。前者,我們拭目以待「台灣通」的表現;而後者,科學園區巡迴交通車做了一個極為成功的示範。

 園區巡迴交通車是免費的服務,開始的原因,是因為新竹科學園區汽、機車過度使用,造成道路容量不足及停車位不足,故極需發展大眾運輸以減少汽、機車使用。



園區巡迴交通車最成功的一點,是它的路線(註一)。除了園區內各點的接駁、到園區三期及竹南園區的接駁之外,還延伸到園區之外,到公學新村、交大、光復路等地,讓上班族能真正不用開車出門,就能坐公車抵達公司。因此,園區交通車受到民眾熱烈的歡迎,要求加長路線,延伸到光復路末段、公道五、火車站的陳情,一直不斷。 







園區交通車最大的優點,是一、便宜(免費),二、方便(路線切合需要),因此獲致成功。相對地,為什麼新竹市區公車無法做到呢?這要從路權的問題談起。新竹市有一個公車路權及票價審議委員會,所有的公車行駛路線及票價,都需經過這個委員會審議通過之後,才能運作。委員會不屬於市府,是市府邀請社會賢達及專業人士共同組成。基本上,一條路線的路權只會審核給一家公司,新竹市區的公車路線,基本上以新竹客運為主。



有路權才能合法營運。一般百貨公司的接駁車、園區的交通車沒有新竹市的路權,照理來說,它們不能在新竹市的範圍內行駛。但是,因為是「免費」,又是「交通車」(客戶或園區員工才能搭乘),因此不算是營運行為。很弔詭吧?



無論怎麼說,百貨公司接駁車以及園區公車延伸到新竹市,都侵犯了目前擁有路權的新竹客運公司的路權,使竹客常對沒有路權卻在路上行駛的百貨公司接駁車載客行為,向委員會提出抗議;對園區交通車往前延伸到光復路末段及火車站的提議,大力反對,認為會嚴重影響竹客的獲利。種種原因,導致市區公車系統演變成目前的狀況。 







 
綜合以上,我認為,新竹市的公車並不是沒有市場,而是缺乏整合的機制,無法提供一完善方便的公車系統,自然民眾興趣缺缺。如果公權力能有效介入、發揮協調的功能,將園區交通車、市區公車、百貨公司接駁車三者成功結合,才能明顯的提升營運績效,然後進一步的建置更完善的路線網。互相合作,市民受惠最大!



如果將城市看做一個有機體,公車可以是城市中的小血管,幫助載運民眾到各處。少了小血管,我們需耗費更多的能源及時間在短距離的移動上,製造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上一期有一位網友留言,希望新竹公車能開進園區,這樣下班後進市區逛街就很方便~(註二)。我也期待市府儘速有積極的動作,真有這麼方便的公車的話,誰還要開車在市區轉來轉去找停車位呢?! 



 


註一:園區公車路線圖

註二:目前市區公車無法開進園區(沒錯!又是路權問題),所有欲從園區到市區的民眾,需在園區科技生活館轉乘。

 



 


 



 



 


 

第一名市長的民調迷思

轉載一篇11.3中國時報民意論壇的文章,

天下雜誌有關《幸福城市》的排名,這兩三年新竹市都名列前茅。

很多新竹人常問我WHY? 因為他們並不覺得很幸福。

我想,李教授這篇文章,可以提供疑惑的人一些答案。

尤其是最後一段,心有戚戚焉~~。



yenhu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時報 2007.11.03 

第一名市長的民調迷思

李丁讚



     九月分《天下雜誌》有關幸福城市的排名,新竹市高居第二。新竹市長林政則近年來的施政滿意度,更一直名列前茅。部分市民都對此甚感困惑。《園區生活》雜誌就做了一個專輯──新竹市真是個幸福城市嗎?強烈質疑天下雜誌所做的民調。新竹市的民間團體「竹掃把行動聯盟」更在日前召開記者會,用具體的證據戳破民調的迷思(myth),並在公車上大登廣告,如「五年出國五百天,市長真幸福」等。


     根據《園區生活》和「竹掃把行動聯盟」的資料顯示,新竹市的環境品質不佳,各焚化爐持續排放過量水銀,南寮焚化爐汞排放量更超出標準廿三倍。貧富差距全國最嚴重,人行道建設全國倒數第一,古蹟保護吊車尾,車禍率全國第二,市民的負債率全國第二高,失業率高達四%以上,城市的道路與公共場所處處障礙,許多老人無法走出家門,五成民眾認為新竹市不美麗等。


     弔詭的是,為什麼新竹市的各項民調,尤其是市長的施政滿意度都是全國第一呢?這可能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科學園區使得新竹市在很多客觀因素,如家庭收入、教育水平等,幾乎都是全國第一、二。這些經濟上的客觀因素使得新竹、乃至於北部各縣市的民調普遍比南部縣市來得高。但這不是市政本身的成就。


     另一個更為關鍵的因素是林市長「親民愛民」的人格特質。很多市民都知道,新竹市民任何婚喪或宴會場合,只要有帖子送來,林政則都會親自或派代表參加,最少也會送禮。很多有影響力的「親友」,禮金更是不薄。而且,不只紅白帖,市民生病了,林市長也會到醫院探病送禮。市民的疑難雜症,市長也樂於幫忙。甚至,每個小學生都有免費的營養午餐。


     除了禮物贈與之外,各種職務任用、補助款、或建設經費的分配,林市長也是大方放送、雨露均霑。以九十六年度上半年對民間團體的補助經費為例,市府共補助了二四九個民間團體,補助金額為三九一○萬元。除對大型團體如市公車的補助款是七九一萬元,工業策進會是四○八萬元外,絕大部分的團體都是五萬、十萬,利益極小化,但讓每個團體都能分配到。因此,很多市民都很高興。而且,更有創意的是,林市長每年都要帶「表現良好」的市民到國外去訪問。每年出國超過一百天。皆大歡喜,大家愛死了林市長。


     因此,在這種利益分配極小化的情況下,在很多市民都能實質地分配到某種利益時,民調怎麼可能不高呢?


     可是,新竹市的債臺高築,每個市民的負債率高居全國第二。個人的社會資本原來是以城市的財務危機為代價的。而提供免費午餐給所有小學生時,家長都很高興,但扣除掉人事費,新竹市各中小學的教育經費就只剩下三分之一強,真正的教學輔導費用嚴重短缺。滿足了家長,卻讓小孩受苦。真正需要午餐補助的家庭只有十分之一,卻補助到一般寬裕的家庭,這不合正義原則。


     尤其,當林市長每天勤跑紅白帖、醫院、基層、出國之餘,還有剩餘的時間來處理公務嗎?每天在做「人」,還有時間來做「事」嗎?何況還有環保、教育、交通、古蹟保存等嚴重的市政問題啊!


     其實,林政則的問題,是台灣基層政治的共同問題。政治人物往往只重視個人服務,而對整體性的,尤其是那些需要長時間才有成果的結構性問題,總是視而不見。這主要是因為,個人性的服務可以馬上擄獲人心,而結構性的問題不只一般人不會感覺到,而且還會得罪人。因此,大家都在討好個人,留在民眾中取暖,不求提升。這是民粹、不是民主。


     可是,政治是公共利益的追求。私人利益的自然加總,並不構成公共利益,而是需要經過綿密的論述與連結,才能轉化為公共利益。好的政治家就是能做這種轉化工作的人,讓民眾看到共同的利益與希望,一齊努力追求,這才是真正的民主。極小化的利益分配,讓人看不到遠景與希望,與好的公共生活是背道而馳的,也不符民主政治的運作原則。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地方法院搬遷帶來「市區空洞化」危機





中正路商圈是新竹市市中心最古老的商圈,是過去最繁榮、最熱鬧的區域,也是傳統以來市區最精華的地段。過去幾年來,因為竹北的興起、竹市發展東移、消費習慣改變、市區街廓狹小發展不易等種種因素,中正路商圈雖然經過重整、美化,仍然逃脫不了逐漸凋敝的命運。沿線的店面關門、招租的越來越多,附近居民屢屢陳情,表示生意一落千丈,日子快要過不下去。



新竹地方法院位在中正路上,每天來開庭、公證、洽公的人潮,加上因法院關係而開在附近的律師樓、打字行、相關社會團體等,構成一個不小的網絡及人流。法院附近的一些商店,在商業機能日漸衰弱的此時,相當依賴法院帶來的人潮以為生。



今年以來,每隔一段時間就聽到風聲,指稱新竹地方法院即將搬遷。中正路附近商圈的居民相當恐慌,認為法院一旦搬走,對已經收入下滑的生意打擊更大,很擔心中正路市府前一帶從此變成「空城」,居民甚至希望市府不論如何都要阻止法院搬遷,希望向市長陳情,拜託市長請求法院不要搬到竹北。



我對這件事一直採取很關切的態度。畢竟法院佔地廣大,就位在市政府、市議會旁邊,一旦搬走,市區一下子空了一大片,的確對附近的生活圈造成很大的影響。而空出的這片土地,如能即早利用規劃,化危機為轉機,不要閒置浪費,說不定是中正路的第二個春天!



但是,根據我私下詢問好幾位市府局處長的結果,對於法院搬遷的問題,得到的多是「沒有聽說」、或是「好像聽人說過,但不知道確實情形」等模模糊糊的回答。顯示市府高階官員對就位在隔壁的法院使否搬遷既沒有概念,也不關心。對於法院搬遷之後可能在中正路市中心空一大塊精華地段如何重新規劃的問題,更是從來沒有主動、積極的思考過。



後來我向法院人士求證,證實新竹地方法院早在前新竹縣長范振宗時代就有意搬遷到竹縣,中間經過一些波折,到現任鄭永金縣長時,確定在竹北三期重劃區取得約
6的土地,由國有財產局撥給新竹地院使用。未來地方法院、檢察署、行政執行署都會搬到竹北,可以預見的,靠法院為生的律師樓及相關法律從業人員、打字行等等周邊相關行業聚落會一起遷移到竹北,新竹市中正路商圈,在法院搬遷之後,將面臨空洞化的危機。而且,這個危機近在眼前,馬上就到了!







據了解,法院本體遷移計畫已成定局,估計未來
5-7年內完成。但法院宿舍(中正路、北大路口一直到府後街那塊公園約1的土地),住戶已經搬的差不多了,搬遷預算也下來,國有財產局計畫在年底前處理標售,將所得充實國庫。法院及宿舍總共2多的土地,(經查大部分屬於國有財產局,少部份屬於市政府、交通銀行、私有地),正好位於市政府旁、市中心精華地段,法院本體現在屬於機關用地,都市計畫若不重新檢討,未來極有可能變成市中心的一大塊空地,造成市區空洞化的結果。



法院的搬遷已成定局,但附近居民的生計、中正路商圈的未來發展,除非市府積極介入輔導,導入專業的意見重新規劃,否則前途堪憂。中正路算是新竹市的門面,我們的市中心未來的興衰、景觀面貌、功能定位,市府不能放任不管,任憑國有財產局處置。宿舍標售就在眼前,法院搬遷也是幾年內的事,都發局現在應該馬上研究這一大塊土地未來的規劃,強勢主動積極的介入,活化中正路商圈。否則放著不管,中正路商圈勢必面臨凋敝終至消失的結局。

 

【相關資料】 中時新聞網


李妍慧第七屆第四次大會單位業務質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