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數位時代beta2.0專欄】育兒天堂在東京—日本考察心得(一)



小寶寶在「family room」中可以跟其他幼兒社交 





上個月底我到東京六天五夜,主要去看看這幾年紅遍全亞州的「
六本木」跟「中城」新都市更新區,
順帶也花了一點時間觀察東京都內的母嬰親善設施, 一看之下真是不同凡響,住在東京的媽媽跟寶寶,真是幸福極了。 


一個現代都市進步的指標,已不再像過去一樣比門面、比建設、 比景觀。當市民的生活水準整體已提昇到某種階段,接下來要求的, 是對弱勢同胞的關照,以及生活細微處的體貼。 東京這個世界級的大都市,完全體現了這一點。對城市中生活、 交通、飲食等各項民生基礎建設的注重,使各個年紀、 各個族群的市民都能安心、便利、受到尊重的生活, 這是東京讓人感動的地方。連正懷孕、哺乳、帶著幼兒出門的媽媽, 以及還不能自理生活、隨時需要大人照顧的嬰幼寶寶們, 也享有隨時能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的權利。 這是帶二歲以下小孩猶如在家中坐牢般的台灣媽媽們所無法想像的地 方。 


在東京,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許多推著嬰兒車出門的媽媽在路上閒晃, 不管是去購物、逛街、散步,公園、美術館、車站、咖啡廳、餐廳, 東京的媽媽都可以很自由的帶著寶寶一同前往。 看著媽媽輕鬆的模樣,身邊的寶寶心情也顯得很愉悅, 母與子有很多機會出門透透氣,接觸外界的刺激, 我相信不管對媽媽的心情、幼兒的心智發展來說, 都是很正面的活動。 


東京有什麼能耐,讓媽媽們喜歡帶著寶寶出門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台灣應該看齊的地方: 



  1. 走路可以到的所有地方,嬰兒車也能到。寬敞的人行道、 無障礙的行走環境,台灣這幾年流行的「行人路權」概念, 在東京老早已經完成。不只有寬敞的人行道,難得的是坡度適中, 連接順暢,嬰兒車可以一路通行無阻。不像台灣, 常常走一小段路就是一個台階,不然就是人行道到底了, 得把嬰兒車推到馬路邊跟汽車爭道,險象環生, 連車中的小寶貝也受到汽車喇叭聲的驚嚇, 難怪台灣的媽媽很少帶寶寶出門。在東京,一路推著寶寶坐地鐵、 去百貨公司、再回家,都輕輕鬆鬆,小小的一條人行道, 誰說不會影響生活!(補充一點, 一個社會中最需要人行道的其實是『輪椅族』—幼兒、老人、 行走不便的身障人士, 想想台灣惡劣的走路環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多大的限制。)



東京都廳附近寬敞的人行道 




「六本木之丘」外圍的人行道 



  1. 方便的如廁空間。這次去東京,一有機會我就跑進公共廁所看看, 東京所有的車站都有「多功能廁所」(老人、小孩、孕婦、 身障專用),裡面空間大,配備齊全。除了尿布台之外, 還有扶手可支撐,也有嬰兒車停放的空間,高度、角度都恰到好處; 另外,出入大門甚至採「觸控設計」,用手掌碰一下就開門, 進去之後再用手掌感應一下就上鎖, 對要抱小孩騰不出手用的媽媽來說,真是再貼心不過。還有, 一般的女廁內一定有一間附幼兒座椅的廁所,讓媽媽上廁所時, 能把寶寶固定在坐椅上,不用抱著寶寶上廁所( 這類廁所在台灣已經出現,不過很少見,在東京則是到處都是)。 公共女廁內通常也有尿布台、小男孩用的小便斗、 以及上完廁所洗屁股用的水槽,高度、大小都很適中, 讓媽媽不管帶小男生還是小女生出門,都能把他們照顧的乾乾淨淨。




「多功能廁所」觸控設計的門鎖




媽媽也需要上廁所阿!女廁中的幼兒坐椅 



  1. 體貼的公共空間。小孩子出門最麻煩的就是吃跟拉,搞定這兩項, 通常媽媽就會覺得輕鬆不少。日本的嬰幼兒副食品種類繁多, 琳瑯滿目,光是品牌就好幾十種,口味更是五花八門, 加上日本餐廳隨時皆供應熱水,自動販賣機、飲水機也隨處可見, 取得清潔的飲用水來解決寶寶吃的問題,在東京真的很容易。另外, 比較大的賣場或是公共空間,通常備有「family room」,這是一個裝潢溫暖,裡面有雜誌、軟沙發、玩具、 軟墊、尿布台、水槽等,讓寶寶及大人安心休憩的空間, 逛街逛累了,溜進去裡面餵個奶、換個尿布、 或是和其他的小朋友玩,大人小孩都可以放鬆身心, 非常愉快的完成出遊的計畫。




「六本木之丘」中的「family room」

 

或許有人會認為,以上說的這些都是小事, 台灣城市的公共設施雖然沒有做得這麼周到,但也大致過的去。 但我認為,
讓媽媽及小朋友「受到尊重」的在城市中自由移動, 平等的享有同為城市住民的生活權,是一個非常重要、 先進的人權概念。寧可施政者多一點麻煩、多一點考慮, 能換來他們在體貼的環境中有尊嚴的長大,對大人、對小孩, 都是非常好的品格陶冶。我在東京的一個親子購物場看到多達34 種購物車,讓有不同年齡孩子的家長各取所需(見圖); 我也曾在東京的森美術館看到一位媽媽推著嬰兒車靜靜的觀賞當期特 展,雖然寶寶偶而會哭鬧幾聲,四周的人卻非常包容, 沒有人白眼相向!這個推車內的寶寶是多麼幸福阿! 




三種不同規格的購物車,媽媽可以依照寶寶的大小及購物需求選用。  


養育下一代不只是父母的事,也是國家跟社會的事。 如果主政者多用一份愛心, 以媽媽照顧子女的心情來照顧我們國家的幼苗,有更多社會支持, 我們的下一代才會更好!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數位時代beta2.0專欄」鐵娘子冰球媽媽



Sarah Palin把寶寶放進背袋裡背著上班,一邊履行州長工作、一邊育兒。

圖片來源:
http://gov.state.ak.us/photos/marinesanct_billsign03.jpg





  上週出國向專欄請假一次,原本答應讀者,回來之後報告日本東京新市鎮考察心得。但是這個人實在讓我大大感興趣,決定非得先討論她一番。日本心得暫且留到下週再說。




  美國總統選舉最近跑出一匹大黑馬—共和黨副總統提名人裴琳(
Sarah Palin)。光是看她的資歷,我立刻對她崇拜萬分。裴琳年輕時是選美皇后和籃球得分後衛,曾經夢想當職業運動選手,後來在32歲選上Wasilla City市長,從此步入政壇。42歲成為美國阿拉斯加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也是最年輕的州長。任內大刀闊斧改革,執政滿意度高達90%,這樣傳奇式的個人歷史,使她雀屏中選,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侃的副手,試圖平衡麥侃在選民心目中高齡、老派的保守刻板形象。




  共和黨人用「鐵娘子第二」來形容裴琳,意圖打造裴琳在政壇上強悍、忠誠的攻擊形象。事實上,這位 裴琳 女士讓我最崇拜的,是她不但政治上表現可圈可點,同時還是「五個孩子」的媽媽!更有甚者,她最大的孩子
17歲,未婚懷孕待產中;最小的孩子今年四月才出生,現在還不滿五個月,不幸是一個唐氏症兒!這位堅強的媽媽在媒體的窮追猛打之下,毫不避諱的把所有的家庭隱私公開,在共和黨提名大會上,她把所有家庭成員搬上台公開亮相,並直指這是「多麼棒的一個家」,博得滿堂彩。將原本即將成為對手攻擊的弱點轉為優勢,我不得不說,這位 裴琳 女士的政治天分,還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裴琳傳奇性、幾乎無所不能的形象,到目前為止似乎頗得到美國民眾認同,起碼麥侃跟歐巴馬的民調現在已拉近到伯仲之間。但事實上,女性是否真的可能兼顧家庭與事業?裴琳的大家庭是否真的美滿幸福,而不是為了選舉才刻意營造的假象?美國
Newsweek雜誌報導,裴琳甚至辭退州長職位附帶的廚師,因為她不希望她的孩子們認為「做州長的人有廚師幫她做飯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她每天熬夜為孩子們做午餐便當,每天早上430起床,常開玩笑自嘲「等我死了就可以好好睡一覺」。她隨身攜帶兩支黑莓機,永遠電話講個不停,整天忙個不停趕赴各個行程,還能照顧五個孩子。鐵娘子般冰球媽媽(註一)的形象幾乎像是完美的超人,但是,這種人真的存在嗎?




  我不得不說,如果不是我太遜,就是全台灣的職業婦女都太遜了。以目前我身邊所有結婚有孩子還一邊工作的女性朋友來比較(包括我自己),我從沒見過這麼強悍能幹精力充沛的女性。同樣從事政治工作,我很清楚政治工作的高壓及高度剝奪私人時間的「特質」。我只生一個就覺得很吃力,她生了五個;我只是一個小議員,她是美國一個州的州長,而且家中有個五個月不到的唐寶寶,還接受提名競選美國副總統—這是全世界最有聲望的工作之一。真是不可思議!這個女人真的太神奇了!




  如果有機會認識她,我一定要問她,是如何兼顧工作跟家庭?
Newsweek說,她生第一胎時32歲,已經是Wasilla City市長,星期一生小孩,星期二就回去上班!我相信她一定對事業具有無比的熱情及野心,否則就算體力可比女超人,也少有女人可以拋得下只有一天大的寶寶去工作;但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很愛小孩,又何苦生五個?這個數目在現代的職業婦女中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多」,而據說當她產檢得知此胎是唐氏症寶寶,仍堅持要生下來,因為「不能因為這樣剝奪孩子生而為人的權利」。多麼令人動容!但,此情此景又多麼的超現實!




  就是因為這樣,美國一個專欄作家寫了一篇文章,直接表達對共和黨提名裴琳感到「很失望」。她說:「他們難道就不能找一個『成熟』一點的女人來擔任副總統,而一定要找一個帶著五個孩子,其中一個還是五個月大的唐寶寶的女人?」這個作家說,她能夠理解共和黨在性別和年齡上的考量,找一個『成熟』(意指已脫離被小孩羈絆)的女性會讓麥侃老上加老,但是找上裴琳,假若波斯灣伊拉克發生緊急狀況,而裴琳的唐寶寶也有緊急狀況時,她要作何取捨?她說,她知道裴琳一定會選擇為國家服務,因為她的就職誓詞要求她必須如此,但她的小孩怎麼辦?這對全國的婦女同胞來說,又是一個怎樣的示範?表示工作必須優先於家庭嗎?家庭的價值跟小孩的權利要如何維持?(註二)




  毫無疑問的,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要女人在家庭跟事業當中做取捨,選哪一方都有缺憾,而裴琳的故事卻又完美的超乎尋常,似乎意指其他職業婦女努力的不夠,所以才不能兼顧工作與家庭?我除了對她無窮盡的精力及生命力大感佩服之外,也不禁祈禱:希望這樣兩難的情況不要發生在我身上。對任何一個職業婦女來說,「試圖平衡家庭與工作」是我們的終極目標,犧牲任何一方,都會是心中永遠的痛。



 



(註一)冰球媽媽(hockey mom)意思是每天載送子女上下學,為了多陪伴子女來回奔波的媽媽。


(註二)有關此作家的評論,有興趣請看:http://www.drlaurablog.com/ 2008/09/02 /sarah-palin-and-motherhood/

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數位時代Beta2.0專欄】《媽媽咪啊》精神

如果你曾去過普羅旺絲、托斯卡納、或是希臘, 你一定知道我現在所描述的那種感覺——再怎麼奇怪、誇張、荒誕、 不可能、不符合現實的情節或反應,到了那兒就變得如此理所當然, 彷彿事情就應該這樣發展似的。《媽媽咪呀》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一部讓你在觀看時完全忘記現實生活的電影(相信我,這並不容易! )但當然,它還不只如此。 


我一向都認為這是陽光的問題。在陽光顏色不一樣的國家, 會影響人腦的判斷力,那種黃澄澄、像奶油一樣的光線, 整個世界就像裹著一圈溫柔的煉乳霜,讓你只記得甜蜜與感動, 忘卻人生旅途中的冰霜跟殘酷。《媽媽咪呀》整部電影就是這樣, 在你眼前架起一片濾鏡,濾掉所有的悲傷、絕望、掙扎求生的辛酸; 只有熱情與活力,像潮汐一樣一波波打向你,讓你在ABBA的歌聲 中重新鼓起勇氣奔向未來。 


或許是很久沒看電影的關係吧!《媽媽咪呀》讓我非常感動。 我不是ABBA歌迷,劇情也絕對不是這部電影的強項,「 單親媽媽獨力扶養女兒長大,女兒要結婚了決定找尋自己親身老爸」 這種老掉牙的劇情, 就算拍成灑狗血的台灣八點檔連續劇大概也很難賣;而「 媽媽年輕時同時與三位男性交往以致於不能確定誰是女兒的父親」 這種情節,雖然有點不尋常,但也比不上我們的社會新聞來的勁爆。 所以囉!這部電影好看的地方,絕對不是這些有形的劇本、台 詞之類(好吧!我承認Colin Firth的確是吸引我的重點之一), 而是一種說不出來的影片張力,一種渲染力,在觀眾之間流轉, 所謂的『媽媽咪呀精神』是也。 


如果你向我一樣,在看完電影的好幾天後,依舊把片中ABBA 歌曲掛在嘴邊喃喃哼唱、遇到空檔想起劇中片段嘴角會泛起微笑、 在網路商店毫不猶豫的下訂電影原聲帶、 立下志向要記住所有片中歌曲的歌詞的話,那你一定是跟我一樣, 被「媽媽咪呀精神」給洗腦了!雖然我認為Meryl Streep在片中的披頭散髮的髮型可以再加強,Pierce Brosnan的歌聲實在是有點抱歉, 但片中無窮的活力跟快樂的氣氛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 讓我明明理智上認為這是一部沒有什麼特別的電影, 但感情上又愛的要死,很想多看幾遍! 


 這種「媽媽咪呀精神」真是一種玄秘的力量, 套句現在的流行語,它應該是一種「EQ」、一種「感染力」、 一種由右腦所支配的感性力量。 過去大眾對於這種抽象的情緒力總是興趣缺缺,一直到這幾年, 商場上、娛樂圈、行銷廣告學中才開始感受它的厲害。 這種無法言傳的情緒感染力影響之強,極為驚人, 但卻很難成功的複製,我們的右腦可不受邏輯思考的控制, 沒有什麼類似「1+1=2 的數學公式可以確保製造出這種感染力。也因此, 你在電影院中體會到的《媽媽咪呀》精神是如此可貴, 唯有一流的導演、演員、跟製片群才能擦出如此火花。 


 如果可以,我真想用《媽媽咪呀》片中曲當我的選舉競選歌曲! (可惜是英文) 一位政治人物如果能在選民心中製造出這麼大的感動與歷久不退的熱 情,毫無疑問,他將是一位天生的政治領袖。幸好《媽媽咪阿》 此劇的原創者是個藝術家,不是個政治狂熱者,如果她生在政治圈, 嘿嘿!很多政治人物可能要丟飯碗囉! 



 ★原文引自【數位時代網站李妍慧專欄】:http://www.bnext.com.tw/NotablesView_284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數位時代beta2.0專欄】「費爾普斯奇蹟」難覓?

阿扁的醜聞令人傷心、中華隊棒球賽連輸五場令人心痛, 上週對我來說唯一令人興奮的新聞,就是「飛魚」 費爾普斯在北京奧運創下的驚世紀錄。實在是太令人讚嘆了! 連奪八金加上個人累積十四面金牌的狂破世界紀錄, 費爾普斯無疑是本週全世界最閃亮的明星,光芒亮到讓人睜不開眼。  


新聞如數家珍的報導小費是如何的天賦異秉: 兩臂伸直打開比身高還長、 上半身比下半身長的身材是天生游泳的料、 小時候是過動兒卻一到泳池邊就專心下來、 專家分析他的運動生理學簡直就是魚類……等等。 當媒體開始一波波的造神運動, 迫不急待的為他戴上一頂又一頂的光環時, 我卻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希望看到他比賽實況的影片。 


這一屆的奧運台灣轉播時段很有限,我恰巧又都錯過了。 每天注意小費是否又破新紀錄,卻只能望著文字報導興嘆。 聽說這次中國版權賣得很凶,擋得很狠, 網路上費爾普斯的影片很多,卻大部分都是訪問片段或廣告片, 真正的精彩的比賽實況全都沒有,無緣得見,實在非常可惜。 


人人都崇拜英雄,喜歡奇蹟,但成功其實沒有捷徑。 費爾普斯個人後天不斷的苦練, 加上美國游泳隊專業訓練的全方位後勤支援,才是造就天才的主因。 雖然如此,但也不是只要苦練就能有如此耀眼的成績, 費爾普斯個人才能、後勤支援、還要加上一點運氣,運氣好, 才能天時地利,一連刷新多項世界紀錄,成為世人口中的傳奇。 


跟費爾普斯相比, 前一位世界游泳記錄的保持者史畢茲個人單屆奧運獨得七金, 似乎相比之下稍嫌遜色,但聽一位長輩聊起, 才知道這位史畢茲更是人間奇才。史畢茲不但泳技世界出名, 還是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資優生!四肢發達、頭腦更發達, 資賦之優異,我們「普通人」實在難望其項背。報導上還說, 史畢茲對小費的成績頗不服氣,他說當年他只參加七項得七金, 要是當年有50公尺這一個項目,他也可以單屆連得八金, 不成問題。 


希望過一陣子有能人高手,儘速把小費的英姿搬上You tube,讓更多人看到他的風采。現實世界中假英雄、 假偶像很多,一旦被戳破假面具,真相是如此不堪。 比起來小費扎扎實實的14面金牌真的是世間少有的偉大成就, 這個真英雄值得更多人讚美與看齊。





文章來源:數位時代網站李妍慧專欄 http://www.bnext.com.tw/NotablesView_280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數位時代beta2.0專欄】新世代網路育兒法—網際網路上的選民服務(二)

 李妍慧 

                           

 網路逐步影響人們生活,當然包括公民社會與政治世界,

 每週三新竹市議員李妍慧, 要從他的政治及新聞專業,

 看網路與新世代社會的交互應用。



 李妍慧給讀者的一句話~

 不要擔心網路將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我更關心我們如何創造網路世界。

 關於李妍慧~

 年齡:32歲  經歷: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自由時報記者、專欄作家、

 中華大學兼任講師,現為新竹市議員、新手媽媽、博士班學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沒有當媽之前,我不知道網路原來還可以當育兒指南來用。 


上次說到現在御宅族越來越多,對於我們這種強調與選民「 親身接觸」的工作來說,如何突破這種現代生活方式與民眾互動, 真是一大挑戰。而宅族世界除了單身的宅男、宅女之外, 還有一大族群——全職媽媽。依照我的觀察, 網路上各式各樣的育兒討論跟互助小團體, 幾乎可說是年輕全職媽媽們的生活重心跟精神食糧。 


現代人小孩生的少,加上生活富裕資訊發達, 父母對小孩莫不寶貝的很。但因為生活形態的轉變,雖然政府、 幼教專家都倡導媽媽在家親自帶小孩, 但實際上不工作要在家裡帶小孩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很多小家庭與婆家、娘家分隔兩地,街坊鄰居完全不認識, 丈夫天天工作加班朝九晚十, 家中只剩年輕媽媽一個人對著小嬰兒大眼瞪小眼, 不但精神寂寞沒有休息時間,遇到育兒問題還只能一個人想辦法, 連個諮詢聊天的對象都沒有。 


還好有了網路,成了年輕媽媽們的救星。說說我個人的經驗吧! 自從我懷孕,就成了某育兒網站的固定常客。 你想得到的有關生兒育女的所有疑難雜症, 在這個網站全部都有解答。舉凡如何懷孕、孕期胎教、 新生兒的照護,一直到不孕症、幼兒教養、小朋友才藝學習、 中高年級課業學習……等等,包羅萬象令人目不暇給,初步估計, 此網站「黏著性」之強,生一個小孩可以用12-13年, 若生兩個小孩,大概你人生有15年的時間, 都會是這個網站的常客。第一個成功經營此類網站的人, 想必賺翻啦! 


如果你以為足不出戶的媽媽們只能上上討論區互相發牢騷解悶, 變不出什麼名堂,那你可就錯了!團購當前最流行的名家兒童繪本、 推薦最好的幼兒潛能開發方式、分享那一家的調整型內衣最有效、 一起去拍嬰兒寫真、甚至成立討論區徵求試鏡資訊, 一起努力讓自己的寶貝成為小童星……可以做的事情多到數不清。 育兒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是當媽媽最煩惱的事, 娘家媽媽或婆婆的經驗畢竟是2030年前的故事, 不見得適合現代; 生活周遭又不見得一定有小孩跟你小孩年紀相仿的媽媽可以分享教養 經驗,這時候,網路上的育兒網站,真的是不可或缺的幫手, 透過這個媒介,媽媽們所有的困難,幾乎都可以找到解答。可以說, 新時代的網路育兒,其實是一種超越時空的「集體育兒」模式, 在資訊流通快速又充足的情況下, 年輕媽媽們能更有自信的養育下一代小幼苗成長茁壯! 


最後,說說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園區附近有一群受過高等教育、 原本互不相識的年輕「宅媽」們,因為網路的關係串連起來, 組成了一個「小星星親子營」。「小星星親子營」發揮互助的精神, 每個媽媽就自己的專長輪流製作教案、設計課程, 每堂課由一個媽媽主講,其他媽媽帶著所有的小朋友(約2-5歲) 一起上課。他們的課程生動又有趣,有科學營、歌謠律動、 野餐郊遊等等,小朋友不用上幼稚園,可以跟自己的媽媽在一起, 又可以出去交交朋友體驗世界,不用整天關在家裡, 真的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小孩。 


有一天,親子營中的一位媽媽透過網路找到我( 我有一個新手媽媽部落格), 說希望安排親子營的小朋友來參觀市政府跟市議會,認識政府機關, 請我幫忙,我當然一口答應。那一天的活動順利又圓滿, 我不但結交了許多年輕媽媽朋友,聊了許多媽媽經, 也替我小孩先預約下一梯次的親子營; 小朋友拿了一大堆市長伯伯跟議長伯伯送的禮物跟糖果餅乾, 媽媽們忙著替寶貝留下一張張珍貴的相片記錄。 每個人都高興得不得了,收穫非常豐富! 


透過網路成就了這一樁美事,網路育兒,真的還不賴! 

 


數位時代李妍慧專欄:http://www.bnext.com.tw/NotablesView_276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數位時代Beta 2.0專欄】網際網路上的選民服務



李妍慧


 李妍慧 



 網路逐步影響人們生活,當然包括公民社會與政治世界,

 每週三新竹市議員李妍慧, 要從他的政治及新聞專業,

 看網路與新世代社會的交互應用。



 李妍慧給讀者的一句話~

 不要擔心網路將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我更關心我們如何創造網路世界。

 關於李妍慧~

 年齡:32歲  經歷: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自由時報記者、專欄作家、

 中華大學兼任講師,現為新竹市議員、新手媽媽、博士班學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人是動物、政治人物是植物。」這句話很傳神的點出所有政治人物的處境。不像商人、世界公民、 網路工作者、或白領商務菁英那般可以隨時「逐水草而居」,「 地域性」對政治人無來說就是「選區」, 而沒有一個政治人物離開了他的土地、他的人民還能生存。 



     我自己是一個政治人物,26歲出道, 常覺得身處在傳統人際網路的政治世界跟網路溝通新科技的夾縫中。 身為嫻熟網路工具的X世代,比起很多連打字都不會的政壇歐吉桑, 自然認為應該好好利用這個21世紀最偉大的新科技, 來大大的打造我的政治前途(哈)。但這只是一開始的雄心壯志。 經過一陣子,我深深瞭解,網路的應用雖然便利, 但對政治人物來說,卻有一個致命傷:網路的無地域之別、 無遠弗屆的連結能力,卻讓我們這群牧羊人, 找不到自己的羊群在哪裡?! 


    是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locate」選民。 你當然可以做一個集聲光特效內容豐富的網站, 上站人次衝破數百萬、數千萬,但你不知道你的選民有多少人看到? 你當然可以利用網路做無數次的選民服務, 豎立問政服務品質一流的口碑, 但不知道有哪些是真的有投票權的你的選民? 如果真的要估計成本效益, 政治人物在網路服務中可得到多少回饋的不確定性, 高到讓許多人卻步,不願意在這一塊領域浪費太多時間。 


    所以,我們看到,網際網路應用即便已經進化到出神入化之境, 但在政治場域中的應用,卻是如此的貧乏又缺乏想像力。 大部分的政治人物對於網路的應用,還停留在選舉時做個網站、 部落格,找一群青年軍幫忙宣傳, 拍一些廣告放上免費的影音網站傳送,這樣就已經算很厲害了! 等到一選完,個人網站或部落格馬上變成雜草叢生的無政府狀態, 任憑留言多到滿出來,也不再維護更新。 


    但是,如果因為這樣,就把網路當成宣傳媒體的一種, 只在選舉時花點經費廣告一下,我認為也太輕忽網際網路在21世紀 將扮演的角色。我自己的選區在有科學園區的新竹市,大約有10 人口在園區上班。平常日, 這些人忙到沒空讓你可以在任何跑攤的地方遇到, 就算是難得的星期假日,他們在家打電腦當宅男/女的興趣也遠比參 加任何活動的興趣大。除了網路,你永遠都找不到他們; 除了透過網路,你永遠也服務不到他們。但這個族群,可佔了1/4 竹市人口阿!而且我相信,在這個經濟不景氣, 大夥流行在家當御宅族的年代,未來這個族群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如果政治人物不改變親近選民的方法,你會跟不上選民, 然後有一天被選民淘汰。握手拜票現在是主流,但20年之後呢? 隨著生活方式改變,未雨綢繆的開拓新的親近選民的方式, 是政治工作者的責任。而網路,是絕對不能漏掉的一塊大餅。或許,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目前經營網路選民較為可行的辦法, 透過長期的經營,點點滴滴的累積個人網站的信用、 在網路世界中的形象。長期來看, 更希望適合政治工作者的網路殺手級應用,能趕快出現!





【註】本文刊登於「數位時代Beta 2.0  專家開講面對面」李妍慧專欄:
http://www.bnext.com.tw/NotablesView_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