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新聞】開闢「通學巷」 竹市:舊路逐區縮路幅



新竹市北門國小周邊道路狹小,學生上課不僅要與車爭道,還要穿過騎樓的車牆。

圖/行人優先協會提供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這幾年積極推動行人優先觀念,要求市政府規劃人行專用道,推廣「通學巷」觀念,鼓勵學生走路上下學,甚至請亞洲羚羊紀政代言;但是騎樓被車輛、攤販霸佔仍嚴重。

交大交通科技與管理系主任吳宗修一針見血說,曾帶大陸專家走訪新竹市,發現街道騎樓被佔用,很多地方沒有人行道或人行道鋪面不平,行人寸步難行。


像光復路是新竹市要道,交通部道安督導會多次勘察都搖頭說「怎麼會這樣?」下高速公路交流道,只見汽、機車就停在馬路上。


新竹市北門國小曾向市長反映,校門口車輛太多,學生走路不安全;東門街補習人潮多,人車爭道更嚴重。


針對市民爭取行的便利與安全,新竹市長許明財回應,竹市是舊城鎮,早期人車不多,道路未規劃人行道;未來新道路規劃時一定納入行人空間,舊的道路將逐區縮減路幅,特別是重要學區優先做。


他說,未來打算推出獎勵方案,由里長與社區自主管理,一起出面勸導業主淨空騎樓,成效好的不排除給予百萬獎金;相信透過激勵讓社區自主管理騎樓,搭配公權力淨空騎樓,一定會感覺不一樣。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550027.shtml





【新聞】行人優先協會:人行空間還行人 政府拿魄力












【聯合報記者李曜丞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新加坡海峽時報指台灣「車不讓人」,讓國人蒙羞。其實,新竹市卅多名熱心人士早就發覺這項「國病」,六年前發起成立「行人優先協會」,但成果有限;他們昨天籲請政府「請拿出魄力,將人行空間還給行人 」。


協會成員包括大學教授、科技主管、醫師、畫家,他們在新竹都有過不愉快的走路經驗,滿心期盼新竹成為一處對行人友善的城市。


行人優先協會理事長陳昌居說,行人優先是社會進步最重要的指標,為達目標,首先是要教導汽機車駕駛尊重行人,尤其當行人走在斑馬線上時;主政者也要展現魄力,把人行空間還給行人,莫被機車、攤販佔用。


他說,日本京都的路也不大,但一定有讓人走的地方,要不要做,全看政府,主政者有無魄力?有人說台灣地小人稠,道路狹窄,未普設人行道,但他認為這不是理由,香港、日本、新加坡同樣道路狹小,但都有很好的人行空間。


能否還路於人?陳昌居感到悲觀,從這也可看出台灣落後日本。


「走路是一輩子的事,也是最佳的運動,」新竹市 安慎診所 醫師、行人優先協會發起人之一的鄭集鴻說,從醫學角度出發,走路是最簡單、最容易的運動,建構安全的人行步道,政府責無旁貸。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趙家麟也是行人優先協會成員,九年前他到英 國修 博士,發現英國車子很小、道路狹窄,但走路環境很好,七、八十歲老人都可以走路購物。


他說,台灣設置速限牌,讓汽、機車減速,但效果差;英、德解決車速太快方式,是縮減路寬,透過工程手法,讓車速慢下來,相對減低對行人的威脅。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550026.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