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民主廣場】格陵蘭脫離丹麥完全自治的啟示


【幸福竹塹】問政專刊第三期 2009.7.5 出版

跳脫統獨框架 開創理性和平的政治新局

─ 格陵蘭脫離丹麥完全自治的啟示




文 / 新竹市議員 李妍慧

6月21日,台灣島上的人民還在睡夢中時,世界的另一角正安靜的上演一場和平的權力移轉 (transfer of power)─ 丹麥為格陵蘭舉行公開典禮,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將賦予格陵蘭政府自治新權力的法律文件,遞交給格陵蘭議會議長莫茲菲爾德,象徵格陵蘭脫離丹麥300年的統治。格陵蘭正式自治後,將接管原為丹麥所有的天然氣資源管理權、司法權和警察權,並擁有部分外交事務權。


格陵蘭人去年11月以壓倒性多數的投票結果通過擴大自治的公投,不但將格陵蘭語定為官方語言;取得境內天然資源的更大支配權;自治政府並將握有警政及司法權,國防與外交事務仍由丹麥主導。完全自治後的伊努特人將成為國際法承認的單一民族,不再屬於丹麥人,其獨特語言也成為官方語言。


對照台灣經驗,格陵蘭人走的是一條不可思議的彩虹大道,猶如夢幻一般難以理解。在台灣的政治裡,「統一」就是「併吞」、「獨立」等於「分裂」,你要併吞我,我想分裂你,不管怎麼做都有一方會受到傷害。於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在生存的前提之下,意識型態對立的兩方,注定以無休止的對抗及互相攻擊,避免被併吞或分裂的命運。


以零合邏輯思考的人,必定無法想像丹麥會願意放棄格陵蘭廣大的天然資源及油源,放棄對世界第一大島的統治權。格陵蘭何其有幸,遇到一個從歐洲數百年民主文化搖籃中孕育出的「母國」丹麥,具有多元共治、兼容並蓄、理性對話的政治傳統,才可能以和平的方式,透過長期不斷的對話,不流血、不抗爭的完成權力移轉。身處大東亞的台灣及一直想統一我們的「祖國」中國,很不幸的缺乏這種文化底蘊,甚至不給雙方對等溝通的機會。使得台灣獨立運動之路,即使在民進黨主政時期,也是一路遮遮掩掩,在中國文攻武嚇的巨大陰影之下,只能巧妙的以各式名目活動,從來無法與之開誠布公、光明正大的討論台灣人民的意願。


丹麥總理拉斯穆森在公開典禮上表示,他希望格陵蘭選擇留在丹麥。他說︰「獨立… 端賴格陵蘭人民決定,是否希望屬於丹麥王國一部分,抑或希望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身為台灣人, 一定都會為這句話深深感動! 丹麥的態度充分展現對格陵蘭人自主性的尊重,同樣的也暗示,不會將未來格陵蘭可能的離開視為對丹麥的污衊或敵意。這才是成熟的政治人物及政治體應有的風範,兩岸的政治環境,國內的統獨對立,要到何時才能如此理性、平和、尊重的進行政治對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