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年四季充滿了千奇百怪的節日,歡樂的、莊重的、輕鬆的、瘋狂的……,有華人最盛大的慶團圓節日—春節;有濃情密意的西洋情人節或是中國淒美的七夕情人節;有期許孩子健康長大的日本鯉魚節和女兒節;也有祝福從天而降的泰國潑水節;甚至是瘋狂躍動的西班牙奔牛節和台灣鹽水蜂炮;還有與亡者共同慶祝的墨西哥亡靈節;鬼影幢幢、歡樂與黑暗氣氛交織的萬聖節及中元普渡…琳琅滿目的節慶,令人目不暇給。 【文章來源】貓頭鷹圖書館
為什麼人們要過節?
一般動物哪需要過什麼節,牠們沒有結婚紀念日、不需要辭舊歲過新年,這麼一想,人類還挺有意思的呢!我們會為了某一個特殊的日子或特別的事件而大肆慶祝。可是,為什麼人們需要過節呢?
先從字面上來解讀中國字的「節」,也很有趣!「節」原指植物枝節或動物關節,挺像一個個「關卡」,是吧?而節日是一年中的大事,過節就像「過關」一樣,要慎重其事通過一道道關卡,這樣才代表一年中事事順遂。「節」又好比是個「調節鈕」,如果一年當中沒有了重要的節日,沒有紀念過去那段歷史註記,生活就像撕日曆紙那般輕易而過,沒有機會停下腳步調整一下生活節律。
忙碌的現代人,急促的城市生活,過節幾乎等同於購物、瞎拼和大吃大喝——情人節禮物、中秋節烤肉、耶誕大餐……,讓人們越來越不知道過節的滋味。過節日除了吃喝玩樂,還剩下什麼?
舉聖誕節的例子最明顯,相信很多人都喜歡聖誕節歡愉的氣氛,聖誕樹、聖誕老公公、小天使、薑餅屋、柺杖糖……,卻不見得清楚聖誕節在西方傳統是一個莊嚴神聖的宗教節日。全球化的時代,聖誕節就跟好萊塢電影、可口可樂、Nike、LV一樣,變成了一種時尚的消費商品。
繪本裡流動的節慶味
可是,繪本裡靜靜保留著過節的精神和情感,尤其,歐美繪本裡擁有大量的節慶故事—情人節、復活節、萬聖節和聖誕節……等,繪本創作者透過故事和畫面,讓大小讀者一起體驗過節的感受。例如,美國繪本作家Tomie dePaola,他本身就是一個熱愛過節的人,他最喜歡的節日就是聖誕節。每年聖誕節,都會有許多讀者等著看他出版的聖誕節新書。
貓頭鷹圖書館英文繪本D櫃有很多Tomie dePaola的作品,明顯可以看出他的獨特畫風—線條簡單、色塊大方,《Jingle the Christmas Clown》也是如此,一眼就能認出宛如紙戲偶的人物特徵。
可愛的Jingle負責照顧馬戲團的小動物們,還不能跟著馬戲團去大城市表演。Jingle為了農作物毀損的愁苦村民,決定帶領小動物們表演,並且自己扮演小丑,為村民帶來一場免費的馬戲表演,一起度過美好的聖誕節。
擁有愛爾蘭和義大利兩大血統的Tomie dePaola,從小愛聽外公講民間故事,多元文化的成長背景,成為他日後創作的獨特養分。他喜歡取材民俗故事,尤其是歐洲、義大利、南美和印第安等故事。其中《The Legend of the Poinsettia》,就是改編自墨西哥「聖誕紅」的民間故事。
墨西哥的聖誕紅
書中我們可以看見墨西哥過聖誕節的方式,在聖誕夜,每戶人家都會各自帶一份禮物上教堂,送給聖嬰耶穌基督。但是,小女孩的母親生病了,原本答應神父要送給聖嬰一塊美麗的新毛毯,無法依約完成。懊悔得不敢進教堂的小女孩,因為有位老婦人的鼓勵:「任何一樣禮物都是美麗的,因為它是愛的給予。」鼓起勇氣摘下墨西哥的原生植物—「猩猩木」—送給聖嬰,沒想到火紅的花配上翠綠的葉,讓聖壇熠熠生輝,這就是「聖誕紅」的由來喲!
《Nine Days To Christmas》
同樣是聖誕節,在西方國家會因為不同的民族而產生不一樣的民間傳說和耶誕習俗。在貓頭鷹圖書館英文繪本區中,有一本1960年凱迪克金牌獎《Nine Days To Christmas》,是美國繪本作家Marie Hall Ets的作品。Marie Hall Ets(《在森林裏》、《和我玩好嗎?》的作者)是一位相當能捕捉兒童特質及兒童心靈世界的作家,《Nine Days To Christmas》這個故事同樣描寫墨西哥的聖誕節習俗,墨西哥在聖誕節前九天都會舉辦不同的宴會,而且小孩會特別期待一種叫做pinata的紙偶,等到聖誕宴會結束後,大家會一起分享pinata裡面的水果和糖果。
俄羅斯版的聖誕老人
1961年凱迪克金牌獎也是一本聖誕繪本,《Baboushka and the three kings》,圖書館內還有另一本《Baboushka》,同樣取材自俄羅斯聖誕童謠,描述一位老婦人Baboushka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根本無暇顧及其他。她原本婉拒了三個國王的邀約,後來還是決定放下一切,在風雪中沿著星光尋找聖嬰,可是,卻遍尋不著。從此,每年同一時間,Baboushka就會展開她的旅程,若是遇到熟睡的孩子,而且是個好孩子,她就會把背上的玩具送給他當禮物,這就是俄羅斯版的聖誕老人的由來!
完美的聖誕樹
聖誕樹,是西方過聖誕節不可或缺的擺飾,以聖誕樹為主題的繪本非常豐富,比如C櫃中,有位大家熟識的『花婆婆』,美國繪本創作家,芭芭拉‧庫尼(Barbara Cooney),她的畫風總是沉靜而優美,她有一本《The Year Of The Perfect Christmas Tree》,敘述一則阿帕拉契山區居民過聖誕節特別的風俗習慣。居民每年輪流尋找一株完美的聖誕樹奉獻給教堂,這對阿帕拉契山區的居民而言,是一個最高榮耀。小女孩和父親很早就找到了他們心目中最完美的聖誕樹,而且小女孩還被選為今年聖誕夜的「小天使」,可是父親上戰場了,該怎麼辦呢?想知道聖誕樹頂端裝飾的小天使是怎麼來的嗎?趕快找書來瞧瞧!
館內還有一本Cooney很早期的作品,1954年創作的《The Little Fir Tree》,故事也很感人,小杉樹陪伴一位小兒麻痺的小男孩歡度聖誕,男孩的父親在春天來臨時,又把小杉樹種回森林,當小男孩再度能走路時,他和朋友一起到小杉樹的身邊,快樂的唱歌過聖誕節。
這樣的故事情節讓人聯想到Ted Rand繪圖,伊芙.邦婷(Eve Bunting)寫的《Night Tree》 (我們的樹/上堤),聖誕節是否都要砍一棵樹來慶祝呢?邦婷帶我們去看一個有意思的家庭如何和樹一起慶祝聖誕節。
讓過節成為家庭新傳統
節慶的意義,在忙碌的台灣人的真實生活裡非常淡薄,人們對過節的感受並不深刻入裡,生命經驗也不夠豐厚,情意顯得單薄。其實,沒有「節日」去調劑的生活,一天忙過一天,就會少了那麼點文化的溫潤,當我們停下忙碌的生活腳步來過清明節,才有機會體會什麼叫做「慎終追遠」,懂得感念先祖的蓽路藍縷;當我們停下來過中秋節和春節,「團圓」的氣氛才會漸漸流入心中。
在不同的節日裡感受不一樣的生活,其實是很不錯的生活體驗。如果你家沒有過節的習慣,就開始創造新的家庭傳統吧!傳統節日可以設計別出新裁的過節儀式,比如,植樹節來種一棵小樹;中秋節不要圍爐火烤肉了,還是圍圓桌戴柚子帽、吃月餅、看月亮;或者生日時,煮紅蛋、吃麵線來慶祝;孩子睡前一定唸繪本給他聽……,都是一種新的家庭傳統。
這些過節的儀式,家庭特有的傳統,會成為孩子美好的成長記憶,是形塑美好品格的搖籃,用節日來寫日記,用節日來數算日子,這樣的生活是不是更有感覺呢?
回覆刪除我很欣賞李議員的人文情懷!!
愛過節,懂得體會,則對生命與生活才會尊重,
進而有能力去謀劃改善大環境:)
李議員加油~~~
最後一段說的真好~我也喜歡過節,過完一個期待下一個,生活中就一直有個期待的興奮
回覆刪除感,雖然很多
人都說現在的節日都被商品化,不過我覺得只要不是太誇張奢侈,享受一下過節的氣氛非常
好呀!
過節像是忙碌生活裡的一個逗點,停下來充充電,讓生活再繼續;有時候節日也是
回覆刪除人與人的衝突潤滑~~
我也喜歡期待節日的心情 ,每每為孩子講述節日故事的那種童心,總使人感到溫
馨滿足。
支持李議員的柔性情懷,繼續為我們新竹市的孩子加油吧
今天天氣變冷了,,,,
回覆刪除突然開始有聖誕節將臨的感覺。
我喜歡冬天的節慶,聖誕節、農曆新年、元宵節等等,
很溫暖、很滋補,很有媽媽的味道,包含著家庭、家族的愛
過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生命情調,
端看你怎麼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