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清大教授凌永健接受竹科管理局委託,監測竹科空域中砷濃度。圖為監測的儀器。照片/凌永健提供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成立近三十年,一直是台灣的經濟櫥窗,不過,在亮麗產值下,周邊環境空氣中的砷濃度,卻缺乏完整資訊。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認為,有必要做一次環境監測,以及市民尿液篩檢的大規模調查。
凌永健說,最早對科技產業周邊空氣做砷濃度調查,是清大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教授王竹方,民國八十九年指導研究生蘇健中做「半導體工業區空氣汙染物之懸浮微粒的調查分析」,平均值是六奈克。
凌永健曾於九十三年、九十五年接受科學園區管理局委託,監測竹科周界與市區空氣中的砷濃度。九十三年在竹科周界八個點監測,砷濃度在四到十奈克間;他並到區外的香山大庄和港南海邊監測,數值較高,大庄地區約十八到二十三奈克,港南地區約十奈克。九十五年在竹科周界六個點監測,平均值是三到四奈克。
他查閱國外文獻,二千年英國一篇報告,鄉村平均值是一到四奈克,都市五到七奈克,其中,在金屬冶煉爐附近測得最高值,是兩百二十三奈克;加拿大也在工業區發現超高砷濃度,最高達兩百二十奈克。
凌永健表示,國外針對空氣中砷濃度的調查以火山爆發區、礦產開發及工業活動為標的,工業活動以金屬冶煉、焚化爐與半導體、光電業為主。
他指出,竹科設立近三十年,以往砷濃度的調查都分散在幾個實驗室,數據過於零散,監測點也多集中竹科周界。有必要作一次大規模監測,除了竹科,還要擴及新竹縣、市相關區域;同時,對半導體、光電業員工及指標性市民,也該作尿液篩檢。
「至少是一個參考值」,他說,可以當作往後相關調查研究的參考數據,對國民健康與信心確立也有幫助。
哈囉~好久不見! 知道我是誰嗎?
回覆刪除我也是立委喔^^
請問你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