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世界地球日」 新竹在哪裡?

四月份,台灣總統及立委初選正熱,正當每一位候選人聲嘶力竭的在倒數時刻大聲呼籲「搶救」時,最危險、最需要搶救的,其實是我們生存的命脈—地球。 



  





四月二十二日
是「世界地球日」。按照往例,媒體會做一些有關地球生態遭受破壞的專題,政府也會辦「無車日」、「淨灘活動」等活動,官樣制式的響應環保。在一般人心中,「地球日」是一個遙遠、有點抽象的東西:保護地球當然是很重要,但是該如何做?「地球日」似乎是天真、理想性高、有錢有閒的西方人及少數環保人士玩的遊戲,不符合務實、賺錢第一的台灣人性格。 



 


  




今年的地球日有點不同。首先,媒體開始有動作,「地球日」的新聞不再是外電集錦,反而開始聚焦到我們生活的台灣島。一經有系統的報導披露,赫然發現,台灣的狀況竟然是這麼的怵目驚心、岌岌可危。 

 



 

 

我們先看幾個數字: 



1.      台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三名。


2.      19902004年,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111%,是全球成長值的四倍;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十二噸,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


3.      據高雄市環保局統計,高雄市每人每年「貢獻」的二氧化碳,是世界平均值的八倍,號稱是全球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城市。


4.      在聯合國的報告中,台灣屬於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百年以來,平均溫度增加了,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也比鄰近的日本、中國大陸高。

   



很明顯,台灣的氣候暖化問題,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都要嚴重的多,在全球「名列前茅」。翻開
4.23那一期的Newsweek,封面故事是全球暖化,有系統的整理全球暖化對全世界各國的影響。結論是:氣候變遷對緯度高的國家有利,對緯度低的國家則大大不利。因為氣候暖化而造成的國土縮減、土壤礪化、產業北移(釀酒、港口、咖啡、海邊觀光業等產業跟地理位置最相關,首先受到影響),將最造成新型態的「南北差距」,北方國家(歐洲、美加)富者越富,南方國家(非洲、赤道低緯度國家)窮者越窮。 



 


其中,台灣在Newsweek的資料中,是受到氣候變遷「重度傷害」的國家。海水上升導致國土縮減、港口消失、農作物減產、溫度炎熱到難以居住….。整個台灣生態將面臨一場大浩劫。 


我們究竟要留給下一代子孫什麼樣的生活空間?這已經不是無聊時清談的話題,而是迫在眉睫的功課。CO2的減量,必須立刻、積極的開始,才能減緩氣候暖化的速度。 

  



高雄市在三年前加入國際地方政府減量聯盟(ICLEI),是台灣第一個加入的城市。我很希望市政府也拿出具體的作法,率先帶頭做起。在各項公共建設上努力達到
ICLEI的要求,以公權力來推動,進步的速度會事半功倍。



  



 



多多走路或騎腳踏車代替機車、以大眾運輸工具代替私家車、隨手省電、節省紙張、不用塑膠袋
。生活上的小習慣,可以讓我們未來的子孫在台灣多過幾年「氣候宜人居」的日子。全球暖化最可怕的地方是它的不可逆性,我們無法解決它,只能減緩它的速度。「世界地球日」,新竹在哪裡?也該是以高科技高水準自詡的新竹人開始行動的時候! 



 


 





相關網站:台灣地球日http://www.earthday.org.tw/taiwan/taiwan_index.htm



 


 


 


 


 

1 則留言:

  1. 環保新生活運動!

    就從你我開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