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高架橋vs.行道樹





最近一期的王文華電子報,提到歐美的樂活公司和個人,正大力地推動二氧化碳「中立」運動。你排出多少,就要抵銷多少。抵銷的方式很多,一個是捐錢給無污染風力發電廠,另一個是捐錢給種樹的團體,用樹木吸收的二氧化碳,來抵銷你排出的量。



這讓我不禁想到新竹市的行道樹。國中時,國文課本第一冊的第十課張曉風的「行道樹」,很多人都記憶猶新。文中,行道樹扮演著無怨無悔的奉獻角色,為人類淨化空氣、提供遮蔽,美化市容,但卻常遭無情的濫伐、都市灰塵堆積、必須與病蟲害、檳榔汁及各種垃圾為伍,生活的環境極為惡劣。這是幾十年前張曉風形容的行道樹。沒想到到現在,我們行道樹的命運還是一樣,一點都沒有進步。



生活在新竹市北區的居民或許注意到,從年前開始,從武陵路荷蘭村開始,一直到空軍醫院前面,這片新竹市最大、最寬的分隔島,上面的行道樹,通通不見了。一開始,他們是被鋸光枝枒,連根拔起,光禿禿的站在一堆土石中;過一陣子,全部的行道樹都不見了,武陵路的行道樹從此成為絕響。





武陵路的高架橋計畫向前延伸,從目前的荷蘭村,延伸到空軍醫院前。優點是,荷蘭村大潤發前面龐大車流量得以疏解,荷蘭村的居民以後上下班出門或回家,再也不需要跟東西向快速道路下來的車流塞成一團;缺點是,從荷蘭村到空軍醫院,一片原本寬闊、湛綠的行道樹路面,即將被高架橋所取代,原本寬闊的空間,未來將是一片水泥森林,高達數層樓,兩側的住家、店面以後的空氣、光線跟視野,想必不會太好。



為了交通犧牲我們生活品質的案例,在台灣很多,武陵路高架橋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但這次的高架橋開工之前,新竹市有一個很可愛、很具有「樂活」精神的社團,叫做「行人優先協會」。出面大聲疾呼,要求相關單位暫緩施工,重新規劃,不要讓醜陋的水泥高架橋成為現代都市的黑暗死角,更替無辜的行道樹請命。







「行人優先協會」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團體。協會的主旨是:希望大家可以用走路跟腳踏車代替現有的摩托車或汽車,不但有益健康,也可以讓地球減少很多污染。為了要讓走路的環境舒適,他們提出很多構想,例如:多種樹、通學巷(讓小朋友能安心走路上下學)、道路縮小、路權行人優先等等。在台灣這個「開馬路比什麼都重要、開車的人比走路的人大」的社會中,他們的目標好像登天般的困難,但是我到處都看的到他們的蹤影,無論成不成功、毫不鬆懈。



武陵路高架橋現在已經動工了,為行道樹及新鮮空氣、陽光、舒適的都市生活空間請命的人,又遭到再一次的挫敗。這場行道樹跟高架橋的對決,人類終究還是選擇了後者。但哪一個才是正確的選擇?或許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