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新竹大未來系列─四之ㄧ】餅做大,一定好嗎?


【幸福竹塹】問政專刊第二期 2009.5.1 出版

餅做大,一定好嗎?

新竹縣市合併面面觀




縣市合併,問題多多,千萬不能吃緊弄破碗!

文 / 李妍慧

根據馬英九政府「三都十五縣」的國土規劃案,新竹縣市未來將進行合併。你希望新竹縣市合併嗎?你認為合併對新竹市有益嗎?「新竹大未來系列」本期將為您探討這個影響新竹市的重大議題,與您一起來思考新竹市的大未來。


縣市合併 地方反映不一


四月三日,備受外界矚目的「地方制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增訂第七條之一,「縣市改制或與其他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者,應擬定改制計劃、報請行政院核定」,賦予地方縣市合併升格的法源。


這個法令通過之後,新聞的焦點都集中在台中縣市,本來就計畫合併升格的台中,終於因為有了法源基礎,朝合併往前邁進一大步。


而同樣與此議題相關的新竹縣市,卻沒有台中那種歡欣鼓舞的氣氛。「三都十五縣」是馬英九競選總統時的政見,台中縣市合併升格,並不是單一縣市的升格行動,而是「三都十五縣」的「第三都」到位,依據馬政府的國土規劃,在八年內,三都十五縣就要落實。不同於台中市即將升格為台灣第三都會區,新竹市將面臨的未來,是與新竹縣合併,成為馬政府規劃的十五縣之一。而這個命運卻不甚符合多數新竹市民的期待,地方反應不一。


根據行政院的說帖,「三都十五縣」的新國土規劃,具有(一)符合生活圈的規劃理念、(二)大縣市制有助於發展地方自治、以及(三)因應全球化發展等優點。而坦白說,台灣國土不大,行政單位卻疊床架屋,導致冗員多及效率不彰,本來也有改革的必要。合併為較大的區塊,既有益於行政治理,也有益於地方發展。我們不否認,精簡台灣現有的縣市區塊及行政區劃以符合未來的國家發展,的確有其必要性。


升格26年 科技文化風城


但新竹縣市的合併問題,除了以上思考點之外,還有地方、文化因素,需要特別考量。新竹縣、市在日據時代原本就是一家人,民國71年7月,新竹市才從新竹縣劃分出來,與嘉義市一起升格為省轄市。升格26 年來,因為新竹科學園區、清交大、工研院的帶動,新竹市成為具有先進科技產業,襯以過去豐厚歷史風華底蘊的「科技文化城」,高就業率、高所得、高人口成長率成為新竹市的特色。


此外,全台縣市中比例最高的高學歷人口,加上他們的高所得,新竹市新生兒出生率也居全台之冠。影響所及,新竹市雖然幅員不大,但市民生活水準高、消費高、對市府施政的期待也很高。因為科學園區吸引許多外來人口來此就業,新竹市市民平均年齡低,想法求新求變,是一個公眾參與程度高、很有活力的公民社會。


新竹縣過去一向不如新竹市繁榮,大型的百貨、量販店、書店、飯店都集中在新竹市區,市區一直是經濟中心、人文薈萃的藝文中心、以及資訊傳播中心,近幾年則因竹北縣治區的崛起,才開始產生變化。此外,新竹縣人口組成以客籍鄉親為多數,河洛籍佔少數,這跟新竹市河洛籍多數、客籍略少的人口組成相反,因之風土、行事作風、習俗也有所不同。


確保權益 市民關心焦點


縣市合併的話題一起,妍慧觀察,年輕人大多表示支持,認為有助於行政效率的提昇及都市整體規劃發展;但年紀較長的市民及合併後會牽動相關權益的單位或團體,則持較保留的態度。目前新竹市許多德高望重的鄉紳均是26年前爭取新竹市升格的關鍵人士,看到當年辛苦爭取到的權益將被降回原點,當然不樂見。


尤其,縣市合併牽涉的問題極廣,例如民眾社福權益、民代席次分配、選區劃分、財源預算等,在中央沒有明確的政策方向釋出之前,新竹市民對合併存有疑懼,可以理解。新竹市經過26年的發展,早已不是當年小小的縣轄市規模,如今若真的要再度合併,新竹市將享有何種程度的權益及預算分配?妍慧主張,唯有中央比照新竹市現有的省轄市權益,保障甚至增加對新竹市的補助及建設,合併對新竹市而言才是加分,才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為了新竹市長遠的都市發展,希望中央多與地方溝通,深入瞭解新竹市民的想法及心聲;同時,中央必須擬訂具體、明確的細節,地方才能據以思考合併的利弊得失;而最重要的是,在地方民意尚有疑慮時,中央不宜強制、貿然推動合併,踐踏地方自治的精神。「三都十五縣」固然是中央政府的改革方向,但如何確保新竹市的地位和權益,才是新竹市民關心的焦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