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搭便車賺錢 印尼窮人新行業

 蘇哈提妮站在栽有行道樹的路邊,面對著傍晚的通勤車,她的食指向外指,用手勢告訴司機,她要搭車到前面忙碌的主要道路。蘇哈提妮是個中年家庭主婦,穿著塑膠平底人字拖鞋和牛仔褲,她不是你想像的那種典型搭便車旅客。事實上,她和其他30多個等待搭便車的人是有工資可以領的。





通勤者付錢給這些被稱為「騎士」的搭便車者,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因為車上有3人以上共乘,使用共乘道路行駛,避開一般車道的塞車長蛇陣,「騎士」每趟可以得到13美元的酬勞。對那些在雅加達新興市區工作的富有車主來說,這筆錢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對那些在繁榮的辦公室大樓陰影下被遺棄的窮人來說,這可是他們的每日工資。



「政府說我們的經濟變好了,但是我的生活只有愈來愈艱辛。」蘇哈提妮說。



經過幾年的漂流和失序,這11年來,印尼的經濟在農礦產出口價格激增下,首度快速成長。其經濟今年預測將成長6.3%,比起2006年的5.5%有所提升。



但是許多印尼的窮人,卻在上升的商品價格和無生氣的勞工市場擠壓下,得不到任何利益。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
2006年印尼貧窮線下的人數從16%變成17.8%



一個原因是,天然資源企業如棕櫚油和煤礦並沒有製造許多工作機會,然而勞力密集的紡織和電子製造業則面對中國與印度的競爭。這對2004年贏得選舉的政府,造成兌現政治承諾的壓力,因為總統就職時曾宣誓,要針對疲弱的經濟進行全面檢查,振興投資。



「單單成長本身不會產生足夠的工作,那是因為經濟成長不是在正確的領域上。那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其他的方案來創造工作機會。」貿易部長馮慧蘭說。



這些方案包括了中央政府花在興建港口、道路和發電廠的110億美元預算。更多的資源也將用在世界銀行的社區發展計畫上。



馮慧蘭是在美國受教育的經濟學家,她說自去年因較高米價造成的高峰後,貧窮水平已經降下。愈來愈多的勞工找到了工作,但是大部份是非正式的工作,有23的印尼人做的,就是像雅加達的「騎士」這樣的工作。



這樣的工作並沒有津貼,且隨時都會面臨解聘。相對而言,2003年頒布的勞動法規定,僱主要給的遣散費最高可達24個月,即使是因為疏失被解雇的勞工亦然。該法律的嚴格性在投資者和經濟學家之間燃起激烈的討論,認為此舉會打消企業雇用新人的念頭。



「即使公司成長了,他們卻不想要吸收額外的勞工,因為未來如果他們想要解僱勞工時,會惹上麻煩。」印尼大學經濟學家暨財務部顧問穆罕默德巴斯瑞表示。



去年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嘗試修訂勞動法,但是卻在工會反對下,從議會撤銷草案。馮慧蘭表示,政府將提供保險給公司,彌補各等級花費為取代,不過目前在政治上修訂該法尚不可行。



馮慧蘭說,1998年罷黜了武裝的蘇哈托中央集權政府後,地方政府獲得了更多的收入;同時,印尼人開始選舉地方領袖,他們不再把所有的不幸都歸咎於中央政府。這種情形讓地方政府可以提出在新興地區投資的新方案。「地方官員直接被選舉出來,他們必須創造工作機會。」她說。



在雅加達,汽車「騎士」是汽車共乘制度下的副產品,但是由於有愈來愈多的「騎士」加入排隊的行列,最早加入的人工作機會就變少了。去年,蘇哈提妮一天可以搭上3次以上的車,但是現在她一個傍晚只能搭上一回車。不過,這樣還是勝過洗衣服的工作。



「我想到任何地方去工作。但是在我的地方,我一個月不可能賺超過20萬印尼盾(相當美金22元),還是作『騎士』賺得比較多。」她說。 



資料來源:

台灣立報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