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幸福新竹-新竹市真是個幸福城市嗎?—經濟篇

沒有竹科的經濟發展  哪有真幸福!

 由中央政府投資的新竹科學園區,為新竹市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也是新竹市各行各業的活水                              撰文●黃春興(清華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攝影●朱錦權

新竹科學園區(以下簡稱竹科)並不是一個自然長成的科技工業區,而是中央政府政策直接的輔導,引進的是資本密集度甚高的產業,過去十年竹科的經濟成就相當亮麗,僅僅在1995年到2000年的五年間,竹科整體營業額由2922億元快速躍升到9293億元,足足成長了2.18倍。

       由於員工的生產效率高,加上密集的資本投入,所以竹科能創造出比其他工業區為高的勞動生產力和勞動薪資率。沒幾年環繞著竹科郊區處處都是令人嚮往的別墅社區。這些居住環境配合著竹科廠商的分紅政策,強力吸引各著名大學畢業的科技人才落籍新竹市,而新竹市「東區」居民教育程度更是全國最高的。

 竹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1995年到2000年的五年間,竹科的雇用人數增加了1.45倍,從4.2萬人增加到10.3萬人,其中約有40%是大學以上學歷的員工,除了擔任研發人才與管理製造部門工作外,也是財務、採購、資訊與業務行銷等部門的主力,這些白領工作者除了少數來自新竹地區外,大多數都是從外地到新竹就業,另一方面竹科所需的大量技術員主要來自新竹與苗栗地區。 



  經過長期的發展,竹科對於新竹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已經非常明顯。由於竹科的就業機會與薪酬水準比其他地區高,也吸引許多人前來新竹就業並落地生根,從1994
年到2005年間新竹市的戶口由8.7萬戶增加到12.2萬戶,增加了42.6%,高於臺灣各縣市平均的 32.5%,也高於高雄市的32.8%和台北市的11.9%。 


 




竹科薪資與紅利冠全國

 


  由於竹科廠商較高的獲利水準,為了吸引更多人才,竹科員工的平均薪資水準也都高於全國,以2003年時為例,竹科員工的平均薪資為71.1萬元,而當年全國的平均薪資水準為47.5萬元,竹科員工的平均薪資水準是全國的1.5倍。而且竹科員工的薪資增加率仍高於台灣其他地區。這種高水準的薪酬條件是吸引許多人前來新竹就業的主要原因,而員工薪資又經由日常消費活動對新竹地區各行各業帶來直接貢獻。 



  竹科及其外包廠商的員工薪資所得不僅高於全國,也因為每家公司都實施員工配股制度,因此新竹地區平均每戶所得也是全國第二,僅略低於台北市,而高於高雄市與台灣整體平均值。
 



  1996
年到2004年間,新竹市每戶平均所得從1996年的109.0萬元逐年成長到2004年的147.9萬元,九年間增加了35.7%;而台北市每戶平均所得九年間只微幅增加了8.9%,從1996年的136.7萬元成長到2004年為148.8萬元,在2004年時新竹市平均每戶所得與台北市的差距更進一步縮小到0.8萬元。不過新竹市每戶所得增加率高達35.7%,所得的快速增加大大的提升了消費水準,也造就了近十年新竹地區商業榮景。 



  雖然新竹市的平均每戶所得約與台北市相當,但是貧富差距卻遠較台北市嚴重,而且貧富懸殊的現象仍然在擴大中。新竹市所得最高的10%
家庭與所得最低的10%家庭的差距倍數,2002年時是6.55倍,高於台北市的4.98倍,2003年新竹市貧富差距更進一步擴大為7.31倍。

 新竹市尚缺乏優質生活環境 



  隨著大量的建築與裝潢需要以及日常生活的消費,竹科員工所領的薪資和部份紅利也開始用於新竹地區的食衣住行育樂的消費活動上,不但造就了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新竹市區也出現出現新型的百貨公司、五星級飯店與大賣場等,大幅改變了新竹地區的經濟地貌。



  近二十年來新竹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來自於竹科,而新竹市的未來遠景也依舊寄望於竹科。目前竹科所面對環境比創立時已經有很大改變,竹科不僅遭遇來自國內其他園區的競爭,更要面對來自國外各地區興起的高新科技園區的挑戰,竹科必須在這變動的環境中尋找到新的利基和開發新的優勢。



資料來源: 

新竹的《園區生活》雜誌第115期 

偶讀拾得部落格

 




  


  


  


  


  

1 則留言: